【家校共育2】博学而不穷 笃行而不倦——合肥市行知学校教育集团第十二届读书节“读书征文评比” 家长篇(一)
读书征文评比
家长篇
博学而不穷 笃行而不倦
《非暴力沟通》读后有感
东七校区八(1)班
毛丽(薛文安家长)
年前疫情封控家中,一家三人同居一室,久之相看生厌,时有唠叨,时有埋怨,似是更年期与青春期的强烈碰撞,焦虑之余重温了这本《非暴力沟通》,这本书是美国著名作家马歇尔·卢森堡编著,他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,依照他来谈话和聆听,能使人们情意相通、和谐相处,这就是“非暴力沟通”。
看这本书之前,我对非暴力沟通的认知范围仅局限于“非暴力”三个字,读完整本书之后,我才发现,原来非暴力就是让爱融入我们的生活,让我们的生活中更多的是尊重、理解、欣赏和感激,而不是让自私自利、憎恨、偏见和敌意来主导生活。
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,自媒体横生,舆情环境错综复杂的年代,每个人都可以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,有善意的温暖的;有恶意的卑劣的;有发自肺腑的感慨;有撕心裂肺的痛哭;有虚与委蛇的奉承;充斥的更多的是无情和自私。近来网络上出现多起,由于网络上的恶言恶语,导致当事人离世的消息,每每看到这样的噩耗,我的内心实为震惊和焦虑。我们这个社会究竟是怎么了!俗话说“良言一句三冬暖,恶语伤人六月寒”。适时的好话和鼓励温暖人心,恶语坏话却极容易伤害他人,非暴力沟通教会了我们说话是本能,是相互交流的工具,好好说话则是技能,需要训练和学习,关键是出发点是善意的,有同理心,说话自然柔和,发自内心的理解与同情。在不同的时间、场合,对不同的人和事,需要不同的说话语气和方式,在保持自己自在的同时,也要考虑他人的感受。语言确实是一门很深的艺术,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深究。
书中经常会提到,在我们的生活中,特别是和亲密的家人之间,普遍存在着冷暴力和语言暴力。逃避问题的时候采用“冷暴力”,一时冲动,气上心头,无法抑制内心小宇宙要爆发时,就会用最恶毒的语言重伤对方。这本书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沟通模式。
非暴力沟通的模式是:1.观察而不批评: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犯这样的毛病,妄加判断,强行加入个人主观判断和臆测,用自己的主观意识给他人“贴标签”;2.感受而非想法: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感受,我们都是情绪的主宰者,允许有情绪,但直接表达就好,大可不必用过分偏激的语言或行为来提醒对方我很失望、生气、愤怒;3.表达需要,提出请求:提出请求时,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,而是使用具体的描述。比如,“我想要自由”可以更换为“我想要每周有一天的时间是完全属于自己的,不允许家长过问”就更明确。
在我们日常生活中,出现最多的场景,可能是孩子放学回到家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或玩游戏的时候,我们家长看到这种情形,顿时怒火中烧,对孩子一顿批评说教,对于孩子来说,结束一天紧张的学习到家稍稍放松一下,有何不可……结果两方交战,不欢而散,妈妈带着愤怒做饭,孩子带着委屈去学习,可想而知的结果。
读过《非暴力沟通》之后,在我们看到这种情况的时候,首先不是批评指责他,而是换种方式表达关心,对孩子嘘寒问暖一番,听听孩子的想法和需求,再表达自己作为家长的想法和对孩子的期望,相信整个过程下来,结局会截然不同。
这样的例子有很多,情侣之间,朋友之间……当我们少了批评,认真表达感受和需求的时候,对方是完全愿意接纳的。
书中写到“我相信,人天生热爱生命,乐于互助,可是,究竟是什么,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,以致互相伤害?又是什么,让有些人即使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,心存爱意?”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自己,相反是重视每个人的需求,他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聆听的基础上与人相处。不要吝啬你的赞美,不要吝啬你的微笑,不要吝啬你的拥抱,不要吝啬你的掌声,你收获的也将是美好!
●【行知书院16】清晰就是力量——行知书院开展读书交流活动●【行知书院17】追光而行 步履不停——教师读书分享会